平菇栽培方法,基质出炉后要趁热接种
1、场所:选择排水良好的大棚或温室,并在栽培前进行消毒灭菌处理。
2、培养料、接种:利用棉壳、麸皮、豆饼、石膏、石灰等原料配成原种培养料及平菇培养基质,菌袋装料量为0.8kg,然后将菌袋在100℃环境下保持10小时,等到冷却至30℃时接种。
3、管理:按每行5-8层骑缝式排列,行距40cm,然后在菌棒两头上部用刀划4cm长的出菇口,破口后喷水保湿,7天左右可出菇。
一、平菇栽培方法
1、场所选择
(1)选择未栽培过食用菌、场地无霉源、排水性好的钢架 或温室。
(2)在发菌前,对场地做处理,在200平方米的大棚中均匀放置盛有少量易燃刨花的4个铁桶(或铁锅),每个桶中加入2.5千克硫磺,点燃后将大栅密闭熏蒸1-2天。
2、培育原种
(1)母种应从不同单位引进多株菌种,经过出菇试验择优使用。
(2)原种培养料配方为:棉壳800、麸皮15%、豆饼3%、石膏1%、石灰1%,每支母种接5瓶原种。
(3)原种置22℃恒温条件下培养,每周检查1次,剔除可疑菌种,保证菌种纯度,选择发菌快、菌丝旺的原种使用。
3、熟料透气发菌
(1)纯白平菇营养要求全,基质营养应当丰富,配方为:棉壳62%、废棉20%、麸皮10%、豆饼3%、石灰2%、石膏1%、糖1%、尿素0.5%、磷酸二氢钾0.3%、多菌灵0.2%。
(2)选用20厘米×45厘米×0.03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,每筒装0.8千克干料,两头扎口,常压,100℃保持10小时,火焖一夜出炉、冷却。
(3)冷却至30℃,趁热接种,每瓶原种接15-20袋,接种后,茵袋置培养室发菌。培养室每周喷1次3%来苏尔或1%漂白粉降尘。
4、两段出菇
(1)当菌棒发菌将接头时,就可破袋出菇。菌棒破袋前,在出菇场按每行5-8层骑缝式排列,行距40厘米,然后在菌棒两头的上部用刀划4厘米长的出菇口。
(2)破口后喷水保湿,7天左右可出菇,头潮菇转化率可达60%以上。常规栽培二潮菇产量较低,采用头潮菇后覆土栽培效果较好。
(3)头潮菇结束后,将菌棒一分为二,剥去塑料袋立于室外棚内土畦中,切口向下,菌块相间1厘米左右,覆干细土,填满菌块间隙,覆至菌块顶部,再浇施营养水(尿素1%、糖1%、磷酸二氢钾0.5%、微量元素0.5%、石灰0.5%、克霉灵和敌杀死少许),使覆土至完全湿润。
(4)浇水后通常10天可出菇,二潮菇生物学效率也可达50%以上。二潮菇后,让茵床干3-5天,再浇营养水,一般可收4潮菇,总生物学效率达180%以上。
5、适时采收
纯白平菇七成熟就可采收,当菇盖尚未展平,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摘,菇色质好、分量重、产量高,否则易引起菇盖发黄,降低产量和品质,影响经济效益。
二、种植平菇的七个忌讳
1、忌栽培环境不洁:禁止菇房、菇场堆放杂物,处理不彻底,随意乱扔污染料。
2、忌后期温度过高:平菇子实体发育温度为5℃-20℃,菌丝成熟后如采取大温差培养(昼夜温差10℃左右),可以加快子实体的形成。如后期温度过高,则难形成菇蕾或形成的菇蕾大批死亡。
3、忌空气相对湿度过大:发菌阶段保持在70%左右,出菇期间90%左右,如超过0%以上,易发生杂菌虫害,菌盖也易变色腐烂。
4、忌水用不当:出菇后如果喷水太多,会使菇体溃烂变黑。如果基料湿度太小,则会造成菇盖皱缩,干裂甚至幼菇枯死。适量小水轻喷,可以缓解基料中水分的不足。
5、忌阳光直射:菌丝生长无需阳光,而子实体阶段仅需大约为正常看书时的照度。如有阳光直射能使菇体表面干燥变黄,过弱则形成细柄、缺盖菇。
6、忌通气不良:出菇阶段一旦缺氧,则不可形成子实体或形成畸形菇。如放风不当遭受干冷风、干热风又会出现大量死菇,因此放风要轻要稳。
7、忌采收不及时:采收过早菇体发育不良影响产量;过迟不但品质下降,重量减轻,而且弹射出的孢子又会影响下茬菇的生长,通常于菌盖展开、孢子尚未弹射时采收较适宜。
【相关文章】
★ 种植花椒的条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