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黄芪和北芪都是常见的中草药材,虽然名字相似,但是功效和作用上都存在差异,黄芪适合于体寒气虚的人群,而北芪适合于身体虚弱、营养不良等人群,其药性、药味和用法用量也有所不同。因此,在使用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其区别和作用,以便做出科学的选择,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,让人体健康的发展。
黄芪和北芪作为中医中常用的两种著名药材,都是中药出名的热门药材之一。虽然其名称相似,但它们与用途和功效上还有很多的区别,本文就来深入的了解一下黄芪和北芪的异异。
黄芪,别名:黄耆、黄茅、党参,是属于豆科黄芪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,主要分布在中国中、东部及甘肃、青海等地,黄芪的药用价值极高。黄芪性味甘甜微温,归入脾、肺、脾经。
黄芪具有补气养血、益中加强、抗过敏、抗辐射,以及增强人体免疫功能,缓解疲劳等多种药用功效。黄芪适用于气虚、气短乏力、脾胃虚弱、病中虚弱等症。
北芪,别名:黄芪、天山芪、东北芪,是豆科植物紫菀花属的多年生草本。北芪主要产自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,其药材要用5~6年成熟后才采收。
北芪的药性甘凉,能够补气养血、益肾抗衰、生津止渴、解毒息肝、改善贫血等功效。
北芪适用于脾胃虚弱、气血不足等症,对于长期身体虚弱、经常感觉疲倦的人群有很好的调理作用。
虽然黄芪和北芪都是中药常用药材,但其功效却有所差异。
黄芪具有祛湿效果,适合于体寒的人群,可以改善湿重症状,调理体质。而北芪的能量主要集中在补肾养血方面,因此很适合身体虚弱、营养不良的人群,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。
在养阴方面,黄芪对肺、脾、肾三经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,而北芪对肾和心、肝等器官都有很好的养护效果。因此,在调节不同器官方面,黄芪和北芪的功效也有所差异。
黄芪和北芪同时都有补气功效,但因为黄芪温性偏强,适合于体寒的人群;而北芪的性质则是偏凉,适合于暑湿伏天的人群。因此,在气虚调理方面,用药方有所不同。
黄芪和北芪在药性上有所不同,黄芪温热,北芪则凉平,因此二者在使用的时候需要依据患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决定。
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来说,服用黄芪会更加适合;而体质偏热的人群则更适合服用北芪。
黄芪和北芪的药味有所不同,黄芪甜味,无特别气味;而北芪则带有一定的苦味和微甜味。因此在搭配其他药材时也会有很大的异同,在配伍上需要考虑到药味的特点和药性搭配。
在用量上,黄芪和北芪也有所不同。一般来说,黄芪每次服用的量在10-15g之间,而北芪的用量就要小一些,只需5-10g左右,具体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实际情况来决定。
黄芪和北芪都是常见的中草药材,虽然名字相似,但是功效和作用上都存在差异。
黄芪适合于体寒气虚的人群,而北芪适合于身体虚弱、营养不良等人群,其药性、药味和用法用量也有所不同。
因此,在使用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其区别和作用,以便做出科学的选择,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,让人体健康的发展。
【相关文章】